目前分類:說話練習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覺得東海那篇論文的提問:「為什麼當今的環境運動中,知識份子脫離了在地」,並沒有真的回答到什麼,以及,這個問題本身是如何具體的成立,也懸而不明。

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強大,後來覺得就是企圖把整件事情綁到大的教條式左翼宣稱之下,這樣的所謂思想探究,口頭上說是關切在地,其實卻是實實在在的脫離了在地。因為以他的論述,把環境運動代換成其他的抗爭運動,一樣可以說得通。

Goz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一篇報導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NGO忘了做的客戶服務";

這邊文章乍看之下很有啟發性,好像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作者主要在於指出許多NGO工作者的盲點,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因為每個不同的NGO都有各自的宗旨與目標,但是這些工作者一旦和地方上的人產生關係,就應該善待對方,並且在議題的階段性或終極目標達到之後,應該要對於對方保持有後續的關心,或者以對方的主要需求為本(或至少放在心上),而不是在完成任務之後就拍拍屁股走人。

Goz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社區支持型農業、有機飲食、小農、與主婦聯盟等等等帶有環境主義或環境意識與行動的組織,似乎是一種帶有後物質主義色彩的構成?類似的組織與行動時常帶有某種類似傳教士的熱誠,以推崇「在地主義」與拒斥「現代化」為立場。但是忽略了飲食問題或生產過程的結構性因素或甚至是在地的歷史脈絡。

以及,作為標誌了某種「另類」的思維與行動本身,若仔細思考「另類」這個用辭本身,似乎都是需要被問題化的。例如,誰的另類?

Goz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補上昨天早上的討論中,老師提及的非常精闢而難解的問題:

去購買這些農產品(有機、綠市集之類的組織與合作社……等等的),或許是一種以「個人的消費選擇」作為改變社會的方式。若有很多人都這樣做,可能就可以造成某種程度的改變,但是就目前在台灣的狀況,感覺上顯然僅限於中產階級以上的特定族群。這種以「個人的消費選擇」為號召的行動,首先在「消費」的層面而言就是一個門檻,並且是將結構問題轉化成個人必須負責的抉擇。況且,個人並非均質,所有個人的加總並不等於整個社會的改變。

Goz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的時候,我其實有意識到自己沒有把話說清楚,但大多不是不願意,是真的不知道怎麼說。

隨著時光流逝,越覺得說話這件事情很難,特別是明確與肯定的表述。困難的地方在於,不管踩在哪個點說話,其實自己都會意識到其中可能存在某些問題,有問題存在才有繼續討論與發展的空間,但還是不能不謹慎。尤其是,批判這件事。

Goz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看到L的臉書訊息,突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她說:我在乎的是:到底怎麼才是不需要透過國家授予的婚姻權﹝或多元?伴侶權﹞,卻仍然能夠『die hard』地活下去?我相信這樣的生存策略是有的,只是僵化的思考與固著的身體經驗.....讓現在要說出不同意都有些困難了.....?"」

Goz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然,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環境保護面項是經濟方面的。環保的呼聲固然對傳統產業帶來些許衝擊,但是它更帶來無限的商機,導致了1980年代環境工程、環境顧問以及回收/再製造業者的蓬勃發展與大發利市。而商品化的『環保產品』與『可愛動物』相關產業(填充動物、圖書、紀念品、電影等)更是普遍的在市場上攻城掠地。」

Goz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到伴侶盟的遊行志工招募,我應該要去的,是不是?

Goz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